?
欄目:上海留學生落戶咨詢 人氣:0 日期:2022-01-01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要成為一個上海人,已經不是過去那么難了,一個通俗的說法是:本科學歷,未婚,35歲以下,只要有單位接收,就能正式辦理手續落戶上海。
據上海市人事局的一項統計,自從1999年7月推出新的人才引進政策之后,一年之內,上海引進了7000多名人才,在此之前,上海平均一年引進3500名左右。數字相差整整一倍。
同樣,為上海的企業工作而不用引進關系,也為另一部分人才所青睞。戶口,早就不是在上海的人才所擔心的問題。
硬性流動讓你成為一個 ;新上海人 ;
那么,要成為一個上海人,你需要走幾步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步驟
一、找工作
在上海找工作你已經不用被用人單位要求本市戶口的限制拋棄到選擇范圍之外了。走走現在的人才市場,有哪個單位敢在啟事上寫只要上海戶口,恐怕要被人用口水淹死了。不僅外地人才氣憤,連上海人才也會心里打點小鼓: ;是否這家單位不好,居然連用人已經沒有本市戶口限制都不知道。 ;
那么,你需要準備好的文件有:
· 居民——以證明你的身份
· 、書――以證明你的文化程度
· 如果可能,可以帶上以前單位的推薦信,以證明自己的工作經歷切實可靠。
步驟
二、辦理引進手續
一般來說,辦理引進手續不需要被引進的人才自己出面辦理。從上海市人事局角度看,能夠辦理引進的人才具有以下條件:
1、本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人員;
2、本市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且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
3、獲得博士學位的技術人員;
4、本市緊缺、急需,具有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
5、具有特殊才能的各類人員。
后面四項的引進人才可以攜眷前來。項的引進人員如果已婚,配偶必須也是本科以上水平。
用人單位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符合本市產業發展方向,具有用人自主權和獨立法人資格的各類單位,或具有用人自主權的中央及外省市單位在滬分支機構。
步驟
三、獲得上海戶口
取得工作之后,要申請上海戶口也不難。上海落戶若報入上海市直系親屬處,須附戶主的戶口本、戶主的房屋產權證、戶主同意入戶承諾書;戶口若報入用人單位的附集體戶口本地址首頁。要備齊以下材料:
1、引進人才單位的申請函(含企業營業執照或事業法人登記證原件等);
2、引進人員申請表;
3、引進人員的技術職務的書;
4、引進入員的學歷證書;
5、引進人才條件認定證明;
6、外省市同意調動的函(原件);
7、引進人員的近期體檢表;
8、引進人員的政治表現,業務考核情況(原件);
9、能夠反映引進人員業務能力的材料,如獎勵、專著、論文等有關材料;
10、調動及隨遷人員的復印件、戶口遷出遷入地地址、派出所名稱及戶主同意落戶證明; 其它必須的證明材料。
一般來說,人事局調配處承諾了只要材料齊全,只要十個工作日他們就能發出調令。
事例:
2000年1月1日,上海市人才市場把新世紀的份調令發到了一位開創了超藍軟件公司的技術人員手上。這位技術人員的一家都能隨著調令來到上海。他認為,是上海這種寬松的人才環境讓他選擇了把公司開在這里。而成為一個 ;上海人 ;他覺得應該是把 ;上海人 ;名稱范圍的含義擴大一點了。
柔性流動成為 ;新上海人 ;新生活方式
要成為一個上海人好像已經不難了。留學生落戶政策把以“無血緣關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員”立戶,即由業緣關系共同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戶的稱為集體戶,家庭戶是戶口管理中最主要的形式。但是,現在還有很多人都都選擇了做一個自由的上海 ;榮譽公民 ;選擇通過柔性流動來到上海。
一大批沒有上海戶口的人才,以各種方式進入上海工作,他們進出自由,不受國籍、戶籍、人事檔案的限制。這種通過社會化管理服務方式進行的人才柔性流動,已成為上海人才流動的重要機制。到目前為止,以柔性流動方式來上海工作的各路人才已達12余萬人,為上海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人才柔性流動的主要表現方式是 ;兩頭在外 ;(國籍戶籍和單位家庭在外)與 ;啞鈴模式 ;(一頭在外一頭在滬),即關系不轉、戶口不遷、雙向選擇、能進能出。人才柔性流動能夠限度地利用人才的價值,使人才能夠在年齡段發揮出的作用,這叫做用好精英人才的精英段。上海在這方面三年跨出三大步:1998年4月,市人事局修訂的《上海外來人才工作寄住證實施辦法》出臺,被外來人才喻為 ;上海綠卡 ;;1999年6月,市人事局出臺了《上海市吸引國內人才來滬工作實施辦法》等四項人才人事新政策,被人們稱之為 ;上海的大門向人才敞開 ;;今年5月,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的《上海市引進人才工作證實施辦法》,又拓寬了各路人才進滬的通道。人才柔性流動的具體操作是通過以人事代理制為核心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實施國內外人才引進和上海市人才外出的工作證制度(教育、科研單位人才到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實行兼職服務證制度)。
人才柔性流動的機制為上海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強大的助推器作用,特別是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來說更是如虎添翼。去年1月,某省轉基因制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成國祥博士由上海一企業招聘來滬,擔任上海轉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他在轉基因動物乳腺制藥、克隆動物、轉基因動物醫學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處于國內外水平。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留學美國的博士后曹誼林教授,是一位以 ;啞鈴式 ;柔性流動來滬擔任973項目 ;組織工程學 ;研究的科學家。兩位柔性流動人才形成了上海基因工程研究的半壁江山。如果一定要以剛性流動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上海的基因工程研究將很難處于國際地位。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留學加拿大的碩士、上海捷華通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華,他的柔性流動使西方的 ;信息處理一體化 ;概念在中國得以實現。目前,上海有900多家留學生辦的企業,他們 ;啞鈴式 ;的優勢形成了 ;知本 ;加 ;資本 ;的效應,成為推進上海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人才柔性流動的形式多種多樣。
是發展型人才群體流動,主要對象是來滬短期工作的國內人才和外省市企業來滬經營、開辦企業以及總部遷移上海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
第二是高知識群體人才流動,主要對象是兩頭在外短期來滬工作的海外人才。據悉,上海正準備推出海外留學人員學術休假制度,以更方便靈活的方式讓海外學子能夠柔性流動。
第三是創新型人才流動,主要對象是高新技術人才,特別是IT行業人才。此類人才的戶口或人事關系大多掛靠當地人才服務機構,本人是自由擇業者,他們富創新活力。
第四是創業投資流動,即人才帶資金、項目到創業環境優良的地區發展,如資金投資者、技術、、經紀人等。第五是以知識開發為主的流動,即人才以中介、咨詢、培訓、傳播新知識等方式跨區域服務。
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盤活了社會人才資源,激活了一湖好水,使上海需要的人才隨時進得來,上海的人才存量也能出去發揮作用。人才柔性流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人才資源效益的發揮,而且還有新觀念的啟蒙。
淡化戶口意識,只要是上海需要的人才,在滬工作就可享有上海市民的待遇,就是一位新上海人;不受工作方式的限制;可以是工作調動;可以是兼職;可以兩頭在外;可以短期工作。留學生落戶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制作,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薪資實行協議制,通過知識產權入股和期權獎勵等方式確保分享勞動成果;人才逐步擺脫部門所有,實現職業化。